有些疾病不需要治疗,只是名字吓人

 

治白癜风中药 http://m.39.net/pf/a_4769864.html

粟粒疹

很多家长都见过这些白点点,只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而已。回想下,宝宝刚出生那几天,鼻头、鼻翼或者小脸上,是不是有些密密麻麻的小白点,医学上称它为粟粒疹。这是因皮下堆积的一些皮脂腺分泌物,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,不需要治疗,通常会在生后2~3周自行消失。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用药,也不要用手挤,以免引起感染。

颈部红斑(鹳咬痕)

有些宝宝后脑勺、颈部、鼻梁、额头下部、上眼皮会有一些深或浅的红色斑纹,称为鹳咬痕。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胎记,通常会在几个月内消失。

臀部青斑(蒙古斑)

很多宝宝出生后,臀部或者背部会有一片一片像淤青一样,新手爸妈经验不足,有的会认为是磕碰所致。其实这是蒙古斑,表面很平滑,因为含有过量的色素沉着,所以呈现出棕色、灰色、深蓝色。通常会在学龄前消失,也不需要治疗。

中毒性红斑

不要被这个名字吓到,并不是中毒,也不是感染所致。这种皮疹很常见,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内出现。表现为皮肤散在的红斑,红斑中央上可有丘疹、风团和小脓疱,分布在面部、胸背部、臀部。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,不需要治疗。

感冒、发烧、拉肚子、咳嗽,是每个孩子成长都必须经历的。有时候孩子“生病”并不是真正的生病,只是他们———“成长的信号”,有些病根本不用治!

孩子发烧,不一定是病

面对正在发烧的宝宝,许多家长心急如焚,恨不得宝宝吃了药,体温立即回到36.5℃。

其实,孩子发烧不一定是生病,也不一定是坏事。儿科专家说,其实发烧本身只是一种症状,而非一种疾病,它代表着身体对抗外来病原体侵袭所出现的正常反应,有的时候也不一定是由感染引起。

孩子比大人更容易发烧,为什么?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比成人活跃得多,他们正处于迅速生长期,小身体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,这些变化一部分就可能表现为发烧。①

此外,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,一些外在因素也常常可能引起他们体温的上升,比如刚洗完澡、刚喝完奶、刚运动后、穿得太多等。①

孩子喊疼,也可能是“生长痛”

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:该睡觉了,孩子却开始哭闹喊腿疼,非要妈妈揉一揉。回想一番,白天没磕没碰,仔细检查也没有异常。大人越想越害怕,最终还是放心不下,医院检查,医生多半解释说一切正常,只是“生长痛”罢了。

原来“生长痛”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,多见于3-12岁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。一般认为生长痛的“病因”与骨骼生长迅速有关,儿童骨骼生长迅速,而四肢长骨周围神经、肌腱、肌肉生长相对较慢,因而产生牵拉痛。儿童过度活动,或发育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,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,从而造成肌肉酸痛,也被认为是儿童出现生长痛的原因。

如果看到自己的体检报告上写着甲状腺结节等疾病,心里难免忐忑。其实,有些疾病听起来很吓人,却不需要治疗!

骨刺——是人体的自我保护

大多数人一听到有“骨刺”就立即想到拔刺,欲把刺弄掉而后快。甚至常常会和“骨裂”联系到一起,担心是不是“骨裂”导致的细小“骨刺”?大家完全被“骨刺”的名字欺骗了,骨刺其实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。

骨刺即骨质增生,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,也不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,而且大多数骨刺并不用治疗,要治的话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发病——骨性关节炎,比如进行减肥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,以及药物止痛等。

盆腔积液——3厘米以下不用治

“盆腔积液”听起来非常可怕,其实人体的盆腔、腹腔并不是干巴巴的一块「土地」,腹膜、大网膜、肠管等都会分泌一些液体,这些液体通常起到润滑和保护盆腹腔器官和组织的作用。

而“盆腔积液”仅是一种表现,而不是一种疾病,更确切地说是影像学对盆腔内液体的一种描述。

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,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。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,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,是不需要治疗的。

“那如果稍微多于3cm呢?”如果是排卵期、月经期或者月经刚结束的时候,积液可能会略有增多,但如果没有其他任何异常,即使稍微多于3cm也不必大惊小怪。

单纯性肝囊肿——小于5厘米不用治

很多人体检查出了“肝囊肿”,就像得了肝癌一样,感觉人生无望,天妒英才,其实大可不必。肝囊肿大多是先天性的,即“娘胎里带的”,并且生长非常非常缓慢,多数人更是无明显症状。如果不是体检时偶然发现,有些人甚至一辈子都不会发现。

肝囊肿临床最常见的是单纯性肝囊肿,主要是先天性肝内胆管或淋巴管发育异常造成的,是肝脏良性的病变。

由于囊肿生长缓慢,大多数人无任何明显症状。一般小于5厘米的肝囊肿,不需做任何治疗,但有必要定期(每隔6个月或12个月)到医院做B超复查。若大于5厘米以上,医院接受治疗。

肺部结节:10mm以下随访就行

每一个肺部结节背后

肯定都有一段悲伤的故事

因为肺主悲

情绪不好

肺当然也在劫难逃

很多人得了肺部结节就很紧张

生怕癌变

但实际上

小于8mm的肺部结节不用太担心

随访就行

甲状腺结节

甲状腺结节是体检报告上的常客。很多人体检一查出有“甲状腺结节”就非常紧张,认为要马上治疗,非常担心变成甲状腺癌。

事实上,1厘米以下的甲状腺结节完全不必担心,也不需做进一步检查。90%以上的甲状腺结节都是良性的,更不会变成甲状腺癌。

就算是甲状腺癌,大多数也是很“温柔”的,生长很缓慢,可以几年、十年潜伏在人体内,也相对稳定、听话。甚至部分低危险组的患者,可以长期观察而不需手术。

心脏早搏

心脏在正常跳动时,如果提前出现一些跳动,就像是演奏舞曲节奏乱了点,这种情况被称为“心脏早搏”。

很多人往往会把查出心脏早搏和心脏病联系起来,其实,心脏早搏本身不是病,多是心脏其他问题的伴随症状。

早搏一般是良性的,大多数的早搏不会引发心脏病,偶尔出现心慌或者心脏“咯噔一下”,不用太过紧张。但如果经常有类似不适,医院的心内科咨询一下医生比较好。

慢性浅表性胃炎

据调查显示,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检出率达80%-90%。

在医院,只要你接受胃镜检查,几乎无一例外会得到这么一个最轻级别的诊断:慢性浅表性胃炎。

事实上,胃镜报告中的很多慢性浅表性胃炎,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溃疡性消化不良,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,完全不需要治疗。

如果饭后出现饱胀、消化不良时,吃点多酶片、多种益生菌即可缓解,并不需要担心。

肝脏钙化灶

肝脏钙化灶在肝病患者中检出率较高,可能与先天发育、钙磷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,也可能是肝脏创伤愈合过程中组织纤维化,形成瘢痕,钙盐沉积形成。肝脏钙化灶既不会自行消退,也很少继续发展,一般没有症状,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,所以无需治疗。但有的钙化灶靠近肝内胆管,超声检查时容易和肝内胆管结石混淆,就需要进一步进行CT或MRCP鉴别。

宫颈糜烂

要怪就怪这个医学词语太吓人,“糜烂”一词给人很不好的联想,还容易和宫颈癌联系在一起。其实,这只是医学史上一个命名的失误。如今“宫颈糜烂”这个名称已经被正式取消,改为“宫颈柱状上皮异位”。

“宫颈糜烂”大部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,需要结合宫颈细胞学结果来进一步判断,如果细胞学和HPV检查结果没有异常,就无需特殊处理。

乳腺增生

一次体检下来,10个女性8个有“乳腺增生”问题。“乳腺增生会不会癌变成乳腺癌?”“吃点什么药才能治好增生?”这些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都是:不用治疗。

乳腺增生并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率,也不会导致乳腺癌。

乳腺增生常表现为经期前或情绪不佳时,乳房有胀痛感、出现肿块,但生理期过了胀痛就渐渐消失。只要每天保持良好心态,少吃激素含量较高的食品,坚持适量运动就能有效缓解乳腺增生。

子宫肌瘤

据统计,30岁以上的女性约20%有子宫肌瘤。不过,此“瘤”非彼“瘤”,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。

如果近绝经期、肌瘤较小、没有症状,已经妊娠且肌瘤没有发生红色变性等情况,可以观察等待,每3~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。

但是子宫肌瘤患者准备妊娠时,若肌瘤直径≥4cm,最好及时手术切除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johkd.com/wahl/11218.html
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

    当前时间: